
日前,蕉城区第四次党代会顺利闭幕,本次会议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理念”,实施“项目带动、产业集聚、商贸提质、创新驱动、绿色引领”“五大战略”,强化“以宁屏线为主轴的霍童溪生态经济区、以漳湾临港工业区为依托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以飞鸾、三都为重点的三都澳海洋经济示范区、以宁古线为长廊的绿色高优农业区、以中心城市为半径的现代服务业区”“五区联动”,建设“海西临海新兴产业集聚中心、闽东现代服务业中心、三都澳开放开发中心”“三个中心”,全力打造“港城一体、产城联动、宜业宜居”新蕉城。
如何贯彻落实区党代会精神,全力推进蕉城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目标?本报从今天开始,将通过访谈乡镇(街道)书记,解析各乡镇主官如何围绕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实际,谋蓝图,出实招,认真落实区党代会精神,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
曾明了解大黄鱼产业园项目进度
建设特色小城镇 构筑闽东“南大门” ——访飞鸾镇党委书记 曾明
“‘主动融入新蕉城、建设特色小城镇、构筑闽东‘南大门’,争当全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产城联动’的主战场、执政为民的新标杆。” 飞鸾镇党委书记曾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这一发展战略,是顺应新形势,准确把握新趋势,站在飞鸾新的发展起点上作出的重大谋划,明确了飞鸾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路径导向和愿景目标。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飞鸾镇的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项目现场,运输车辆来回穿梭,起重机、大型打桩机持续作业,各项施工有序进行。
“施工过程中有什么难题提出来,我们立即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务必确保项目建设进度按时间节点完成。”在施工现场,曾明率镇两委班子成员一大早就来到大黄鱼产业园现场,察看项目进度并与施工方协调解决项目施工中遇到的难题。
素有“中国大黄鱼之乡”的蕉城区长久以来形成了以三都澳海域为养殖基地、飞鸾镇为水产品加工基地的水产品产业链条。而传统的水产企业往往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如何打破水产企业发展瓶颈,加快水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了飞鸾镇一大难题。
“大黄鱼产业园项目针对传统产业转型,通过扩展上下游产业,将水产品研发、交易、精深加工等产业进一步整合,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曾明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闽东水产业附加值,以养殖、初加工为主的传统水产业将得到跨越式提升。
“自小城镇建设以来,飞鸾镇坚持以‘产业引领,项目带动’为主线,产业发展稳中求进,经济数量持续上升。”曾明说道。去年,飞鸾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2亿元,占全区约20%。全镇聚集各类企业85家,其中规模以上产业1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7家),15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3亿元,占全区的1/3。省市区龙头企业11家,出口经营权企业9家,外贸出口总产值占全区的2/3,争创中国驰名商标3枚,三都澳5万吨水产品冷链物流项目正式投入使用。
产业发展的同时,飞鸾镇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开展了镇区街景整治、主街道“白改黑”、飞鸾溪综合整治(一期),建成了垃圾中转站、镇区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及开展“三旧改造”,引进航飞房地产,对旧市场的5.4亩地块进行改造,建设18层综合大楼,总投资4800多万元,新村建设等累计项目总投资50多亿元。进一步规范小城镇管理,提高了城镇的品味和功能。
“小城镇建设以来的五年是飞鸾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镇面貌变化最大、社会经济建设成效最好、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五年。” 曾明感慨道。
“作为第二批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城镇,飞鸾镇以此次第四次党代会为契机,主动融入加快‘三都澳开发开放中心’和‘三都澳海洋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大局,从海洋谋出路,以产业集聚推动小城镇发展,通过产城联动,立足当地基础优势,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曾明说,未来飞鸾镇将依托宁德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科技的支撑,围绕“一园两中心四基地”,全力推进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游艇产业园建设,推动一批有规模实力,科技附加含量值高,辐射劳动能力强的企业落地生产,尽早产生经济效益。
同时,飞鸾镇将抓好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新产品研发和品牌打造,重点推动岳海水产、三都澳食品、川晖水产、金盛水产、金贝尔等企业,打造海洋产业升级版。
□本报记者池惟强 黄璐
“按照区党代会部署,结合飞鸾实际,未来我们要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产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力争保持年增长15%以上,到2020年要分别达到100亿元、90亿元、80亿元,农民年均收入要达到2万元力争突破2.6万元。”曾明书记如是说。
巫白在中铜项目施工现场察看进展情况
让传统文化与经济建设“比翼齐飞” ——访漳湾镇党委书记 巫白
“自学习区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后,漳湾镇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强化服务于以漳湾工业园区为依托的临海工业区,扎实推进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谋划好传统文化与经济建设相结合这篇文章,做大世界非遗福船文化产业,弘扬戚继光抗倭爱国精神,努力为‘十三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漳湾镇党委书记巫白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省政府和中铝集团合作的中铜项目施工现场,该项目是省重点项目,总投资48亿元。截止到目前,我镇已经完成此项目的交地工作,项目将于8月底开工建设。”巫白介绍道,近年来,漳湾镇举全镇之力,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漳湾镇的核心工作,以攻坚“三维项目”和“双百项目”为主抓手,以6450亩临港工业园区、雷东工业园区建设为主平台,促成30多个项目顺利落地,确保台湾义联、新能源科技、天冠木薯燃料乙醇等省、市、区重点项目的建成或投产。2015年,漳湾镇社会总产值20.16亿元,比2011年增24%。人均收入比2011年增收4120元,我们十分珍惜并全力保持全区经济考评第一名的成绩。”巫白如是说,一串可观的数据,已呈现出近年来漳湾镇的经济变化。
产业兴则经济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十三五期间,漳湾镇将继续提供保姆式服务,全力以赴服务中铝中铜、新能源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并以联德冶金新材料、中铝中铜等项目为龙头,打造冶金产业链,促成不锈钢交易中心等下游配套项目落地动工建设;以新能源科技为引导,加快二期土地开发建设,力争今年实现产值160亿元;以中聚天冠项目为重点,着力打造南方新型再生环保能源生产基地,力争今年底项目一期30万吨试生产。
漳湾镇在稳妥处置历史遗留问题的同时,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建设,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去年开始,我镇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先后完成5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和8.92公里的中南塘塘堤三面包工程,完成王坑到兰田段、疏港路陡门头进镇道路的修建。今年初,城市公交直达镇里,方便了群众,减少了开支成本,享受到城市市民的便利。最值得一提的是,我镇已有21个村实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截止目前,每年争取到养老保险金达2370万元,全镇7000多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受益,且该养老金在逐年增加。”巫白介绍道。一个个惠民工程的建设,让老百姓感受到了项目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五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民生优先才能有效地服务群众,凝聚民心,形成合力,未来的五年,我们始终坚持从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群众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巫白表示,将努力推进临港工业区安置小区、兰田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金马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贝头小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小塘花苑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项目建设,继续做好漳湾镇区道路升级改造、旧街路面改造、街心公园、码头绿化美化、漳湾镇综治安保防控系统建设、漳湾农贸市场改造、漳湾新街路灯铺设等一批涉及民生工程的基层设施建设。
□本报记者 谢健玲
“这就是我们福船文化,眼前的这艘福船长53.6米、宽12米,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密隔舱传统技艺的代表作,是目前亚洲最大的纯手工打造的木质福船。我们希望借助这艘福船,在‘一路一带’的引领下,重走海丝之路,同时积极对接军民融合项目,把漳湾的福船文化做大。”巫白每到一处都有道不完的“家常”,并表示漳湾镇将立足推进项目建设,协同发展传统文化。通过不同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在经济新常态下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经济新业态、漳湾新名片,为“十三五”蕉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再添光彩。
王明水视察闽东中路项目建设情况
打响开局年 建设闽东现代服务业中心
——访蕉南街道党工委书记 王明水
“全面学习贯彻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主动融入‘产业城、先行区’构建进程,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区’,全力推动蕉南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蕉南街道党工委书记王明水接受采访时说道。
商贸经济引领“新速度”。备受瞩目的闽东路中段改造项目将于年底全线贯通,一条贯穿宁德市区东西走向最长的闽东路,将正式形成辖区内五纵三横的道路网。
“闽东路中段是为民办实事的项目,既解决城区交通拥堵,与宝信、万达形成南环路商业圈,更能改善周边群众人居环境。”王明水介绍道,建成后的闽东路中段将成为新的契机,以此为基础建成集小吃、观赏、旅游纪念品购物为一体的闽东传统文化街区。
“发展商贸经济是我们的优势,十三五期间我们工作重点是要抓住商圈机遇,打造宁德最大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王明水说,作为蕉城区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的主要集散地,蕉南街道在未来五年内将全力建设闽东现代服务业中心。
一方面蕉南街道加强蕉城南北路、八一五中路、南环路沿线老城区商圈建设,培育建设闽东大广场服装街、宁德商城通迅器材街、南环路零售诚信一条街,引导其按特色归位,形成规模效应。完善以万达广场、宝信广场为核心的新商圈建设。
另一方面蕉南街道充分发挥两大广场内企业密集度高、城市综合体聚集度大、商务楼宇承载力强的三大优势,推进企业集群和产业集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休闲旅游、文化创意、美容健身、居家服务等新兴产业。
三旧改造推进“新生活”。当前蕉城已经进入稳步发展的“快车道”,城区建设日新月异,如何提升早已饱和的中心城区,这也是蕉南街道面临的难题。闽东路中段项目建设的成效给初尝旧城改造甜头的蕉南街道一个信心,借着城区“三旧”改造政策这股东风,蕉南大刀阔斧,接下来要对芦坪小区、八一五路东段、红星商业城等旧城区居住小区进行改造。
王明水说,“中心旧城区拥有核心区位与交通枢纽的优势,但是老旧建筑密度大,公共绿地少,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差。”
一个城市的发展大多围绕中心城区展开,中心区域承载着城市功能与活动的主要部分。在城市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中心城区市容市貌势在必行。
此外,街道积极对接市、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城区小街小巷改造、公共停车场建设、雨污管网改造、公园建设管理和市容环境监督管理力度,着力实现城市管理能力新提升。
□本报记者 林晓兰
放眼未来,城市建设与管理有更多难题和挑战需要去面对。笔者相信,蕉南紧抓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以高水平的城市发展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一个城、产、人高度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完美融合的魅力蕉南将呈现在众人面前。
巫文福在社区消防站检查消防设备
践行区委发展战略 服务中心城区建设
——访蕉北街道党工委书记 巫文福
“在服务宁德中心城区建设中,蕉北街道始终坚持把发展社会事业摆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把做大做强中心城市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心,主动融入,积极作为,致力服务。大力抓好城市建设项目和土地收储工作。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社会民生事业,通过大力发展社区商贸流通业、城市服务业、创新社会服务管理等,全力建设新蕉北。”蕉北街道党工委书记巫文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蕉北街道培英社区是旧城区的核心老街区,多数是古老砖木为主的居民住宅区,年代久远,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一直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去年以来,蕉城区认真贯彻落实省综治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治安稳定突出问题重点整治工作的意见》精神,下力解决问题、精准发力整改,开展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常态化火险排查巡查防范机制。到目前为止,该区域火灾隐患整治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
“通过整治工作,一方面让老百姓进一步提升消防意识,另外一方面通过水、电、路等硬件设施改造,提升了消防安全保障,特别是区委、区政府不惜投入,重点打造了一个平安社区典范,在这个基础之上,蕉北街道进一步推进其它区域性消防的安全整治。”巫文福说。
2011年以来,蕉北街道陆续完成金溪防洪堤项目及景观二期工程、金涵保障房、曲尺塘安征迁等项目征地工作,协调做好中海油海西天然气管网项目;在创新社会服务管理方面,实行“2368”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在全区试点开展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依托968688家政服务中心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资讯。同时,街道还高度重视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记者还了解到,蕉北街道今年投入100万元整治辖区环境卫生和内河清淤工作,投资180万元完成西下山群众安全饮水工程,继续实施继光公园景观提升工程项目和继光公园至烈士陵园绿道建设。投入300多万元分别完成培英、崇文、三元等11条小街巷道路改造等,在人居环境卫生、文化体育设施、道路交通、地质灾害点整治等方面得到整改,让中心城区面貌进和人文环境得到近一步改善。
针对区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未来五年要强化“以中心城市为半径的现代服务业区”等“五区联动”,以及推进包括“闽东现代服务业”在内的“三个中心”的建设步伐,蕉北将从项目攻坚入手,做好项目的要素保障服务中心城区发展,重点围绕打造闽东现代服务业中心这个目标,来提升第三产业的发展,为“蕉城成为闽东人气最旺的现代商贸集聚区”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本报记者 李娜
“提升服务的水平、提高服务的效能,尤其把政府的公共服务部分,如何通过街居两级的组织机构,让老百姓从享受到政府服务的一个终端。通过加强组织保障来凝聚人心,所有的事业最终还是要靠干部来落实,进一步把区委提出的五年行动目标,有条不紊地落实到各个层面去。”巫文福如是说。